一个人应该在学校里呆多少年,才适合走上社会?没有标准答案。有人在学校里磕磕碰碰,念不下去走进社会后,却如鱼得水;也有人坚持念书,学成之后走出校园,在名利场上春风得意。当然,反面的例子也有不少。
不过,念完小学、初中和高中一共要十二年,有人觉得实在是有些“浪费光阴”。广东一名政协委员最近提出,学制过长是现在社会上“剩男剩女”过多的原因之一,因为很多年轻人被“没有实用价值”的学校耗去了太多的青春。
乍一听还真有些道理,并且和不少民众的抱怨契合,中小学一上就是十二年这个学制,好像还真是这一问题的原因之一。但是,从深一层考虑,事实其实远非如此。
首先应该明白的是,“剩男剩女”这个称呼,如果不是开玩笑,那就很不合适。大龄单身并非“过剩”,而往往是现代生活方式导致的一种结果,很多是出于自己的选择——真要把结婚当成人生头等大事,难道还结不了婚?!
其次,一些高学历的“剩男剩女”,表面看起来是因为在学校误了青春,但实际上这不是根本。根本原因在于,他们很多人经历教育之后,人生的观念发生了变化,其中包括婚恋观。用先贤的话描述,他们之所以没结婚,“非不能也,乃不为也”!用民间的观察,那叫做念了书后,反倒“高不成低不就”了——总之,和上学时间长短没多大关系。
当然,这么说并非说学制长就是好,也不是在支持教育专家“十二年学制符合人的生理和认知规律”的论断,只是想说,学制过长并非催生“剩男剩女”的根本原因。
但人们为什么就感觉,过长的学制催生了“剩人”呢?原因其实在于教育质量,而不是上学时间。也就是说,我们从小学到中学,到底学了什么?一部分人到了大学,上硕士念博士,又有多少是根据个人兴趣选择,选择之后又学以致用了呢?
正是对这些问题的回答,不少人给出了否定性的回答,所以一些人才坚定认为念这样的书是一种“浪费生命”的行为,民间也才有呼应政协委员关于“压缩学制”的声音。
所以,不仅“剩男剩女”现象不必归咎于学制太长,出来不适应社会,也不应怪学制太长,因为那是教学方式和内容的原因。其实,年轻人没法获得社会资源,也不是因为在学校窝得太久,那是社会资源分配规则所决定的。
一句话,如果你的教学内容真是让人们学以致用,而不是读死书,应试,学一些没用的东西,那么学制差那么一年两年,没有什么大不了的。
(原标题:“剩男剩女”多莫怪学制过长)